如何安顿好农村父母的养老事宜?

如何安顿好农村父母的养老事宜?

许多人咬着牙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就是为了从农村一步步的走到大城市,在车水马龙的世界给自己争取一席之地。

我们小时候也许都听过爸妈说过这样的话:“好好学习,你才能走出这里。”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农村?为了眼界的开阔,为了更好的生活,也为了回报父母的付出。

那当你暂时还不能承欢膝下,孝顺父母,或是父母已经习惯了闲野的农村,不愿意跟着你去新的环境。在外拼搏的你,如何安顿好农村父母的养老事宜?

今天给大家说说五种农村的养老模式,结合自身情况,看看哪种模式最适合自己家庭情况吧。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农村自古以来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养儿防老”说的就是这个模式。可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年轻人明显不够用了。

曾经一对老人可以依靠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子女,而如今许多家庭都已经出现了“421”甚至“821”结构,也就是一对夫妻需要赡养四位老人,乃至于八位。

如果在外奋斗的你,已经小有所成,不差钱。那这个方式当然是可行的,如果你有个值得信赖的亲人在父母身边就更好了,可以应对突发事件。

可如果你的收入不是特别多,依靠自身是难以照顾好家人周全,那就要看看你有没有兄弟姐妹分担责任了。千万要注意,分担时要公平公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如果一方赡养义务过重。家庭关系可能会不和睦,甚至使老人和子女关系紧张。

展开全文

土地养老:

农村家庭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土地。费孝通先生也说过,土地是中国农村的根本。

靠着这块地,那块田。许多老农民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把孩子培养长大、培养成才。

但事实上,特殊的国情使得土地养老功能严重不足。我们的基本国情是咋样的?——人多地少,显然不能保障农民的老年生活。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老农民养老,缺什么都不能缺土地。因为——子女想要获得土地使用权,必须以赡养父母为前提。虽然现实,但不得不说,土地仍然在维系农村关系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个人储存:

顾名思义,这个就是说父母自己把钱存好啦,不用我们这些小兔崽子费心啦,好好的过自己的生活吧!

可真的是这样吗?个人积蓄养老是说老人在年轻时,使劲工作,积攒了一笔钱,专项作为养老金。农村常说的“棺材本”基本是一个意思。

个人存储养老在农村所占的比例相当高。事实上,一部分人是因为不想给子女增添负担。其他人都是因为某些原因再也不相信“养儿防老”,所以非常节俭清贫的过日子,一点一点的省出些钱来。

年轻人为何不从每个月或者每年的收入里,拿出一定比例的钱,作为父母的养老金呢。

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是个不错的选择。

老人的安全有保障,食宿有保障,突发状况有保障,可以随时联系到人,得到最新的动态。最重要的是,父母可以通过社交让生活更加充实和愉快。

即便再热闹再方便,集体养老还是很难受到老人的认可,有的老人会误以为自己是被子女遗弃了。

并且还有一个客观难题,农村集体养老只在少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南方地区持续存在,覆盖范围有限。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一定要有!不管你选择用哪种模式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都需要保险来控制风险。

首先,看看父母有没有加入本地的“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能得到基本的门诊补偿、住院补偿以及大病补偿。其次,记住让父母加入“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只要参保,即使每年缴纳最低标准,也可得到国家补贴。

在这两个基础上,其他保险,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就好了。

欢迎关注山野重庆,重庆本地最专业最全面最接地气的农村信息开放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账号:shanyene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